
平均每星期都有一名女性
被前任或现任残忍杀害!
在这之前她们甚至没有意识到
正在经历家暴,更别提寻求帮助。



阿华在大学遇见她的丈夫,怀着幸福及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心情走进婚姻殿堂,一直努力经营着他们的婚姻。直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时,助产士在给她和她的孩子做检查时,她被诊断出患有产后抑郁症,她才意识到她的感情经历是有问题的。可在此前她已经忍受言语暴力已6年之久,甚至逐步发展成身体冲突………
来源:ABC中文

虐待有很多种,不一定是身体行为上的。它是一种施暴者获取权力和对你控制的行



“他会不断挑剔、贬低你,”阿华说。
有一天暴力升级了。
她称自己遭到了强奸,并因此再度怀孕。
“当时生完第一个孩子我觉得很累无法应付。”
02 性侵犯
中国的《刑法》中没有婚内强奸的概念。但是在这里,婚姻存续期间丈夫对妻子进行性侵犯也被纳入在家暴范围中。
“他会用各种语言告诉我什么是不可以做的。”
“他会告诉我你不要每天都洗澡,每次洗澡最多五分钟。”
“他不让我用洗衣机洗衣服,而是要在洗澡的时候放在脚下踩着洗。”
03 控制行为
“孩子目睹了很多他们这个年纪不该看到的事情”。
“他们的爸爸有打孩子的行为。他自己不高兴就把孩子拖过来打。”
04 老人、小孩同样受到保护
-
控制所有家庭支出的家暴施暴者
-
当他/她拒绝让你参与财务决策时扣留钱
-
禁止你工作
-
监控你的支出
-
甚至以你的名义贷款
另外法律规定还有:
06 缠扰行为;
07 绑架或剥夺自由;
08 对财产的损害(不论受害人是否拥有该财产)
09 对动物造成伤害 (不论受害人是否拥有该动物)

ABS调查数据显示,在过去12月中,与在国外出生的妇女相比,在澳洲本地出生的妇女遭受了更多家暴。



这真的是因为澳洲男性“更暴力”吗?
还是另有隐情使得案件曝光数大大减少
01 ”认知“的缺乏
“我当时不理解家庭暴力是什么,我认为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。”
“我以为只有打人了才是家庭暴力。”
澳洲《家庭法》采取对家暴的定义为:“强迫或控制家庭成员或使该家庭成员感到恐惧的暴力或威胁行为,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行为。”
而中国法律中对家暴的定义则是“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、捆绑、残害、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、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、精神等侵害行为。”
这样看区别是不是很明显?
在澳洲只要有让你感到恐惧的行为就可以算是家庭暴力,而在中国却要有实体伤害行为和结果。
02 寻求帮助的途径
“我没有PR 警察会管吗?”
“我怕报警以后,他对我恨得更深”
在受到家暴后,更令人痛心的就是地区派出所警察对家庭纠纷案件的冷漠……
”宁拆一座庙,不毁一桩婚““家和万事兴、女性要隐忍、要顾忌家族面子”,不知道这些”老古话“害了多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。
在澳洲,一旦其中一方感受到了上述中的行为,受害人就可以通过申请“家庭暴力禁止令“(IVO)”来保护自己,无论你是否为公民。
法院命令该家庭成员禁止做什么事情,确保你和子女安全。这个暂不会给被告人留下犯罪记录。但如果你的家庭成员违反这项命令,就可能变为刑法范畴,留下犯罪记录。
“申请费用高吗?”
“之后会不会没地方住?”
自己申请IVO:
无需亲自跑到法院,只要到法院官网下载表格即可提交申请。
https://www.mcv.vic.gov.au/intervention-orders/family-violence-intervention-orders/applying-intervention-order-fvio
如果申请人需要英语翻译,可以在申请表勾选。全免费!!!
法院在接受表格后会决定上庭日期,一般家庭暴力的干预令会在申请后的下一周开庭,不会和医院一样等很久。
报警:
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是直接拨打(000)
警察会填写所有的申请表格和申请原因,因为不可能立即上庭,要等下一周的法院审理日。所以在此期间,警察会有一个临时的“家庭暴力干预令”(来保护受害人直到下一个法院审理日;
如果你不会说英语,警察也会安排口译员(免费) ,并确保你安全。同时你还可以由律师或者社工的陪同前往当地警察局。
家庭暴力社区服务:
如果你感觉到危险或者受到威胁,请致电反家庭暴力服务。如果你想离开,他们还可以帮助你和子女找到安全的住所。他们还可以提供其它支持。庇护所的地址是保密的。
免费家暴热线:
Seniors Right Victoria(1300 368 821,针对年长者)
“TA威胁要撤销我的配偶签证”


根据澳洲《1994年移民条例》的规定,在申请配偶永居签证时,如申请人,或其未成年子女,因遭受家暴而导致与配偶(或同居伴侣)担保人婚姻关系终止,仍有资格继续申请配偶永居签证。
-END-